查看原文
其他

兵器谱|之前能压制西夏人的大宋西军为何阻挡不住北宋的靖康之耻?

冷研作者团队 冷兵器研究所 2020-01-04



在冷兵器研究所《妻女被凌辱,二千人打不过17骑!靖康之耻究竟有多“耻”?》一文中,曾提过靖康之耻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,是开封宋军缺乏训练,导致战斗力不行,以至于金兵一路南下畅通无阻,甚至发生过2000宋军打不过17骑金兵的事。如果说东部宋军因为武备废弛而战斗力不行,可当时作为边防军主力、在于西夏人作战中表现突出的西军,在女真军队交锋过程中,也表现的不是很理想。这是为什么呢?



首先,肯定不是西军士兵不行。因为西军士兵大多世代从军,而且宋代西北尚武风气很重,所以从兵源和战斗素养来看,都不算太差。开封保卫战时,西军的长枪手战斗力还是可以的。要说西军不行,那些死于西军大斧下的女真重步兵可不答应。并且在太原保卫战中,起主要作用的就是王禀的三千西军。


▲跳蹬弩


如果抛开士兵个体的话,那就要在战术上找问题了。冷研前几期文章如《弩手专业到弓都不会用,宋代军队为那么重视强弩?》曾介绍过宋军对弩的重视,其中还提到过一些弩手出身的将领甚至不会使用弓,而宋军把战斗的胜利与否也往往归结于弓弩。


▲黄桦弩和白桦弩


宋朝对弓弩的过分重视,还体现在北宋的阵图上。宋代阵图中,军队的弓弩占了四五排,当时甚至有“七分弓弩三分枪刀”的说法。甚至<<河南先生文集.奏阅习短兵状>>中记载, 步军一都有刀手八人,枪手十六人,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。也就是说,当时的西军100人的步兵队伍里,长枪手只有16人刀牌手更是只有8人,其余的全是弩手。


▲床弩


宋神宗元丰四年(1081年)五路进攻西夏,宋军的兵种部署就是“牌手当前,神臂弓次之,弩又次之,选锋马在后”,基本就是弓弩手为主,配合骑兵的打法。这种战术面对契丹和西夏那种以骑兵为主的军队,效果不错。这种战术历史上也有过成功的经验。比如东汉末年袁绍军队就是把弩手放在盾牌后面对付公孙瓒的骑兵:“瓒见其兵少,便放骑欲陵蹈之。义兵皆伏盾下不动,未至数十步,乃同时俱起,扬尘大叫,直前冲突,强弩雨发,所中必倒,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。瓒军败绩,步骑奔走,不复还营。”所以这种战术对抗骑兵时还是有效果的。但是如果遇到那种骑兵步兵都很强大的对手,比如女真军队就吃亏了。


▲步兵盾牌


因为根据南宋将领的总结,金人有四长:骑兵,坚忍,重甲,弓矢。骑兵和弓矢没啥特别的。但是搭配上重甲和坚韧就不一样了,根据南宋的记载,女真军队习惯每五十人为一队,前二十人全装重甲,持棍枪,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……前队而驰击之,百步之内,弓矢齐发,中者常多。胜则整队而缓追,败则复聚而不散。其分合出入,应变若神,人自为战,则胜。



女真骑兵的重甲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,而轻甲也把身体大部分区域都护住了。按一些宋朝官员记载,女真骑兵防护差的也是能够用皮甲护住膝盖以上。根据国外和国内爱好者的测试,弓弩对甲兵的有效杀伤范围很难大于五十米,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甲士兵,弓弩做到三十米外射杀是很难的。所以北宋西军弓弩能有效杀伤女真军队的距离,已经很近了。



而且契丹和西夏的士兵皮甲参差不齐、甲兵比例不高,所以之前西军的战术管用。因为对于西夏和契丹那种骑兵一波流的对手,少量的盾手和长枪手只要撑得住对方少量铁骑的冲击,后面的弩手还是能做到“矢才一发,贼皆散走”的效果。但是对于重装骑兵步兵配合,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女真军队来说,宋军外围防御的刀牌手和长枪如果不够坚固,弩手很可能悲剧。出身西军的南宋将领吴璘就说过,“璘与先兄束发从军,屡战西戎,不过一进却之间,胜负决矣。至金人则胜不追,败不乱,整军在后,更进迭却,坚忍持久,令酷而下必死,每战非累日不决,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。”



同时金军骑兵也很少像契丹西夏那样直接拿骑兵直接冲,或者骑射骚扰,他们多以左、右两翼骑兵迂回侧击的战术,即“凡敌遇我师,必布圆阵当锋,次张两翼左右夹攻,故谓之三生阵。”所以以往那种弩兵一波齐射破骑兵的战术很难有效果。而且女真骑兵还会下马步战,把重骑兵变成重步兵方阵。比如完颜宗弼至江宁时,派遣阿里、蒲卢浑先到达杭州。在离杭州十余里地方,金军与二千宋军相遇,阿里下令骑兵下马步战,结果宋军被击败,乃至全军覆没。



总之,在面对防护能力不错,又不怕伤亡的女真士兵时,宋军很难保证在安全射程外,将女真士兵用弩箭射走。而玩弓箭的朋友都知道,拉力越大的弓射速越慢而弩的射程就更慢了。冷兵器研究所在《大唐军队明明轻视用弩,为何江淮弩手却成天下精兵?》一文中还提过,宋军的弩手不像唐军那样,能三十步外就准备肉搏。



所以宋军在面对女真的重骑兵侧翼夹击和步兵正面冲阵的时候,盾牌手和枪手提供的防御很容易被女真士兵突破。而且西军士兵因为习惯依赖弓弩,导致披甲率不高,所以一旦短兵相接基本悲剧。这就是北宋西军为什么能对西夏军队具备优势,面对金军却连吃败仗的重要战术原因。


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、网易新闻•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。主编原廓、作者双尾猫,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,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
了解更多兵器,扫描下方冷研运营微信二维码,添加微信了解。


15世纪意大利巴布塔什盔


为何抗战大刀大多却是土钢打造?



喜欢冷研的小伙伴们,微信又双叕改版了!为了避免以后找不到冷君,每天观看更多精彩内容,可以按以下步骤将冷兵器研究所置顶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